2008年3月24日,回南天,富灣站富油乙線速斷跳閘,位于戶外的一臺0.4kv電纜分支箱產生短路爆破(如圖1),601開關出線電纜倉門嚴峻熏黑,打開后發現A相電纜終端應力錐焚毀,纜芯熔損,開始分析主要為施工工藝粗糙,造成電纜終端電場畸變嚴峻,同時纜身緊靠固定用金屬支架,在箱內潮濕環境下產成長時刻閃絡放電,最終絕緣破損接地短路,將出線套管炸壞,造成氣室漏氣,分支箱作廢。
2009年2月15日,回南天,仙村站孔堂線在經歷了長達18分鐘的間歇性接地后速斷跳閘,重合不成功,電纜分支箱601開關B相進線電纜終端應力錐處首先短路燒毀(如圖2)。據分支箱附近商鋪店主反映,箱內曾繼續宣布嘩啪的響聲并冒煙,終究傳出爆炸聲音。經開始剖析,事端原發點為B相應力錐尾部,因為密封不嚴,硅脂固化,在運轉環境濕度較大的情況下呈現凝露,水氣進入纜芯,導致絕緣強度破壞產生爬電。終究由間歇性接地發展到三相短路(如圖3)。此次故障相同導致分支箱氣室破損泄漏,分支箱報廢。
20.4kv電纜分支箱防潮的幾個要害要素
歸納上述兩起0.4kv電纜分支箱故障,都有一個共性的問題,就是分支箱屏蔽型接頭應力錐尾部為故障原發點,該部位處于電纜半導電層的結尾,電場最為集中,一旦因為工藝或產品功能原因導致密封不嚴,加上環境濕度較大時,水氣就會通過應力錐與接頭間的氣隙向主絕緣入侵,終究產生爬電現象,進而發展成接地短路。